学科知识杂感--化学

2002-02-15 08:59 | hanchu21

进来的人先不要回帖说我发错地方!!把整篇文章看完再说!

什么是化学?

在我们小时候,“化学”对我们而言或许只是一门遥不可及的学问。整天看着电视里所谓的“化学家”调配这个调配那个,在黑暗的实验室里与不同颜色的液体为伍,不时露出狰狞的笑容。我那时候想,“化学”一定是门邪恶的学问,否则不会让人变态到这种程度。

上了初中,正式接触化学以后,化学变成许多人心里的头痛科目。复杂的公式计算、冗长的元素周期表、乱七八糟的专有名词等等。我看过许多人都恨不得将化学课本烧之而后快。

化学真的这么可恨吗?

一般时候,“化学”的解释为“研究与预测分子间互动的学问”。听来好象很高深。

我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也不是什么化学专家。但是我对化学十分有兴趣,不是因为这门学科有趣,而是它所代表的意义,远超过了只是钻研于“分子间的互动”而已。我看化学,或许与许多人的看法不一样。

看着众多的元素、化合物等等,你会想到什么?很多人看了就头痛吧。

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吧:

每个元素或化合物都有着不同的属性,无论是物理上的属性或是化学上的属性。就好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外表(物理属性)还有内在(化学属性)。有的元素或化合物不稳定,就好像有的人天生脾气就不好;有的元素或化合物十分稳定,就好像有的人天生不容易生气一般。

有些元素或化合物会放弃电子让自己稳定,就好像有些人乐于付出;有些元素或化合物会接受电子让自己稳定,就好像有些人乐于接受。

每个元素或化合物,就象社会里各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外表与内在的特徵。某些特定的人遇见了会有作用,有些则不会。化学所研究的,与其把它想成分子间的互动,不如把它看做是人际关系的缩影。

人际关系,用化学名词来解释,就是化学作用了。

化学作用,是分子间的互动。判断不同的分子间撞击,或产生原子的不同排列而出现新化合物,或保持原状。好比两个人在一定的情况下遇见,凭借两个人性格上的特点来判断两个人是否会产生任何人际关系。无论是友情也好,爱情也罢。

两个分子撞上了,为什么?可能因为外力、可能因为温度。在真实世界里,两个人遇见了,是因为缘分。如果外在、内在条件都允许,那么分子内部结构就会重新排列,产生作用。两个人之间也因此产生人际关系。

相反的,两个分子撞上了却没有作用,或许是因为外在条件不允许,或是分子属性不对头。就好像我们每天在大街上遇见许许多多的人,却连招呼都不打--外在条件不适合;或是我们极端厌恶某人,恨不得把他踢出地球--内在条件不对头。

有些时候一个人碰上另一个人,立刻擦出火花。就好像有些作用是自发的、放热的。有时候一个人遇见另一个人,一定要外人百般加温怂恿,两个人才能开始互相认识。就好像有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活化能量才能够开始。

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人格类似,有的人外表类似。我们喜欢照着外表分类--白人、黑人、黄种人;也喜欢照着内在分类--好人、坏人、君子、小人。元素与化合物又何尝不是如此:照着外表分类--气体、液体、固体;照着属性分类--硷金属、硷土金属、卤素、惰性气体等等。但是无论怎么分类,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就算外表再怎么一样,内在再怎么类似,两个人永远不可能一模一样。就算是相同的元素与化合物,也会有同位素的存在--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分子,就好像世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人。

我们所学的化学,不过是这个世上庞大人际关系的缩影而已。人与人的互动、互相吸引或排斥、两个人间能够有友情甚至爱情、外在条件与内在特徵的影响...等等,都只是这些化学的基础知识--只是换了一些让人头痛的名词而已...

读化学读累了,读烦了,想知道为什么要学化学?暂且抛开课本、抛开元素周期表、抛开复杂的公式计算。想想你今天身边为什么会有这些人、朋友、亲人、甚至是爱人。如何与他们沟通、如何互相吸引排斥。想想他们与你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再把相同的思维放到化学上,你就会发现,化学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不断的忽略它罢了。

-
太平洋的彼岸...有着我的梦想...
太平洋的彼岸...给我希望...
太平洋的彼岸...让我黑暗的心灵里有了一丝光芒...
太平洋的彼岸...同时给了我淡淡的惆怅...
......
幻想与理想...
失望与希望...
我,不能再迷茫...
......
让泪水...落在我的肩上...
在太平洋的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