彳亍、蹀躞,一路走来[18岁生日帖]

2005-10-15 21:29 | trytrytrytry


为这篇生日帖安排一个妥当的开头是件很令人费心的事,当我将一个个写好的开头重重划去时,我才发现,近来一直未写东西的笔竟如此明显地笨拙起来,才发现我那林林总总的十八岁、那些片段般的回忆竟如此清晰又难以串联,才发现自己对十八岁的理解与感悟还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深刻透彻。显然,我还是没有长大,还是曾经那个多愁善感的小男孩。


我们的父辈 我的父母

这光阴荏苒的十八载中,我在安逸中生活,在平静中成长,没有大休大戚,也没有动荡变迁。这,应该是80后独生子女的普遍生活现状吧。而反观我们的父辈,在饿殍零星的年代里释放童年,风华正茂的年龄放下课本参加到那场红色的风暴中去,毕业后被淹没在下乡支边的潮流里,然后幸运地赶上了恢复高考,就业时有了改革开放,结婚生子时经历着计划生育,养家糊口时经济体制改革所引发的下岗又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国家各个时期的政策都在他们身上落实过,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尽相同,有的人把握住了机遇,有的人错过了。但却无一例外地被这些政策影响或改变过,多多少少。留心一下不难发现,他们在生活中对曾经的峥嵘岁月很少提及,也基本不对下一代讲述什么。特殊的年代造就出特殊的人,从某种角度上讲,我们父辈的人生是特殊的。在80后独生子女抱怨父母不够理解自己的同时,又有几个曾试着理解过父母呢。

具体到我的父亲母亲,我想目前我能做的,只有感恩与理解。在他们养育我的这十八年里,我不记得做过什么孝敬他们的事,也从没为这个家庭分担过什么,我们这一代总是显得那么自私,很少付出却一味地索取。而就在十八岁生日的前一天,我为母亲送了一束康乃馨,别在鲜花上的卡片写到:“这仅仅是一束花,它的美丽与你的容颜一样会随时间褪去;这决不仅仅是一束花,它所代表的含义与你对我的慈爱一样永恒无私;这仅仅是一束花,只要有钱想要多少就能买多少;这决不仅仅是一束花,这是我对你十八年养育之恩微不足道的报答。”这些,是在一个月前就想好的。我还曾为要不要写下这段话而矛盾了很久,中国人总是含蓄的,如此直白的感情流露很令人难为情,尤其是对长辈。最后之所以还是写了,是因为我想:一个女人十八年的青春和心血大部分都花在了如何把一个小屁孩养大、教育上,而到了整满十八年的这一天,那个用心血凝结出的孩子却连句真心话都有所悭吝,对一位母亲而言,这是不公平的。母亲捧着花看完卡片,她没说什么,转身找了瓶子把花插起来,她远远比我更懂得如何面对生活。父亲对此的反应是笑了笑说难得你有这份心。在这平淡下面,我能觉察到感动。仅仅一束花就能让他们感动,可见我为他们做的实在太少。

关于父亲,我从没崇拜过什么人,除了他。最真实,最亲近,也最遥不可及。这个现在看来稳重又老成的中年男子,当年凭借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在仕途路上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无论事业还是家庭,他都是成功的。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我总是喜欢在嘴上表现出对他的不屑一顾,嘲讽他的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可我心里明白,我的父亲,这位仍旧遵循着“父不夸子”观念的男人,可能是我要用大半生甚至一生来超越的目标。他的沉稳与处世之道是我未来10年要学习的,可是怎样用这些东西打拼出像他今天的成就,是我一辈子要学习的。我的父亲,我头上的一片天。

十八岁的孩子

十八岁,仅仅是一个界线,或者说是一个界限,如果没有法律上的定义,它的本质与十六、十七岁没什么差别,不过是漫漫成长过程中的小阶段。可我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也把这个界线看的很重。十八了,长大了成人了不再是孩子了,记得一年前刚满十七岁的我还对此诚惶诚恐,而现在反过来看似乎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当我过完生日过完国庆休假返回学校时,我身边的朋友、同学们——那些比我早迈过十八岁这条线的人,他们明明还是从前的孩子啊。看到这点我笑了,笑的很真诚,真的。可见在这个安逸的大背景下成熟是不会一夜之间就降临的。

这就是我,总喜欢用诸如此类的方式否定曾经的自我,然后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学习。这是我目前能做到的,因为毕竟“经历”这个词对于一个生活在单纯校园里的孩子来说,还是厚重了点。最好的例子就是只小我一个月的表妹,是那种没有血缘关系的远亲,由于某种不得而知的原因,没有上学而是在市里拆迁办工作(有点不可思议,印象中好象属于不占单位编制的岗位)。令人惊讶的是她无论外貌还是行为举止,举首投足间都给人以二十多岁的感觉,那种远高于同龄人的成熟感使人决不会认为她还是未成年人。这样的同龄人在学校里是找不到的。我很不愿承认自己在她面前不过是个幼稚的小孩,但无奈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无法想象这样一个“孩子”是用怎样的姿态来面对社会的纷繁复杂和人情世故,然而有一点终究无法辩驳,她比我们这些在校园中为风花雪月而忧郁感伤的孩子们更早地懂得了这个世界的真实与残酷。

记得去年十七岁生日帖的末尾,我用滚动字体信誓旦旦地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称自己为孩子,因为明年我十八岁”。可现在看法却不同了,一个孩子从没做过真正意义上能改变自己命运的选择,也没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过后果和责任,那么他即便到了法定成人年龄,也还是个孩子……因为他的人生路,他自己一步都没有迈出过。

春前秋后·希望陨落

看着秋叶零零落落飘扬,我知道冬天指日可待了。这座北方城市的冬天年年都会银装素裹、寒冷如期而致。人总是本能地追求温暖,当然我也亦然,可冷本身是虚无的,只是缺乏热的表现,将自己执拗地丢弃在寒冷中并用全身所有的感觉神经去体触,那种滋味也是悱恻的美妙。冬天的天空总是灰色的,在寒风中拖着颤抖的身躯抬头看天、看在风中摇曳的秃树枝、再看蜷缩状行走的路人他们一张张淡漠的脸,从这些里找不到希望。我从没试过在那样的情景下听天野月子的“蝶”,因为在那魔幻般的曲风和歌声中,仿佛有茧与凌在无边际黑暗中的轻声呢喃,仿佛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绝望。如果把这份诡异与现实相结合,结果一定是可怕的,我不敢。

我是喜欢冬天喜欢悲剧的,但从来没思考过为什么会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伤、恸和绝望如此感兴趣,只是觉得有无端的亲切感,亲切。记得初一时看过沈石溪写的《茅狼》,那是我读的第一个悲剧,写的是一只横断山脉的母狼在意外中沿澜苍江漂流到西双版纳,孤独的母狼与当地的公狗交配产下幼仔,并渴望繁衍出新的狼群。而幼仔们的血中,总带有着狗的奴性,随着这种奴性的次次暴露,母狼一次次在希望中失望,失望中绝望,最终被猎人打死。最后一幕:绝望的母狼不再奔逃,站在山崖上面对横断山脉的方向凄历哀嗥,然后被猎人一枪打飞了脑壳。作者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将母狼最后的绝望转架到了读者身上,之后的一个多星期,我都在与那狼的换位思考中承受着它的绝望不能自拔。此后让我第二次深刻感受种希望涣灭后的无奈与彷徨的,就是“零 红蝶”。而冬天的主题与绝望出奇的相称。

爱冬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雪,不为白色的纯洁,只为下雪后被映红了天的夜,甚至无可救药地想,想倘若能在这样的夜里无痛苦地静静死去,也是幸福的,像安徒生笔下的那个女孩子……

逃避与幻想

以前一直觉得,人在成长中难免遇到不愿面对的事,从人避重就轻的本能而言,逃避不喜欢的事有什么不对,这是处于某种原因的自我保护,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有恐惧的,避开了才不至于出差错。

每当看见亲近的人难过时,我只有逃离,完全不知如何安慰,因为什么也说不出,什么也做不了,明明自己只是个孩子啊。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害怕长大,但从那以后每逢生日时的欢笑就不像从前一样真实单纯了。长大后要面对的,我已经窥一斑并可以想象出全豹来,好多事是不能拿在台面上明说的。明辨是非么?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复杂了?还是我们自身复杂了?这又是谁的悲哀呢?这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这里有一个清澈的世界,在这儿我不是孑然的存在。这里有濯濯童山,有岸芷汀兰,有夜樱,有繁星,有Rinoa·Heartilly,有青春期孩子心理上倾向的一切,我营造了它们并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可越是长大就越现实,用与生俱来的丰富想象力维护这座岌岌可危的幻想帝国就越来越力不从心。“strength”,X战记预兆篇主题歌,当小泉恒平用令人难以置信的假声唱出“守りつづけることの美しさ それはただの幻”时,我难过的一踏糊涂。是啊,那一直保护着的美丽不过是幻影,我则一直在幻想中寻找慰藉。

我还是没有长大,还是曾经那个多愁善感的小男孩。可是当我在饭桌上必须与父亲的同事一一握手时,当一个小请求没被满足而还在出差的父亲打长途电话专门解释时,我知道:我已经得到了成年人应受的尊重。终究,有些东西注定是生命中的匆匆过往,无法挽留;而有些,则与生命如影随行,逃避不掉。

回首往昔

天气暖和的时候,一到雨天的下午,总是习惯性地坐在写字台前,泡一杯好茶,看着蒸气从杯子里冒出来,听着外面的淅沥雨声,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穿过氤氲回到过去,想象那些曾经面对过的选择,如果选了不同的选项现在将是怎样的局面,经历更多?抑或避免更多?我总这么不厌其烦地回首过往的岁月,鹄立。在等待什么,也许我很清楚,但在这里我不想说,也许我自己也不清楚,根本什么都说不出。想想那些曾经在一起的玩伴,仅仅是玩伴,他们眉宇间的一笑一颦,和他们在一起时的年少轻狂。现在我安静了下来,停下脚步看着他们越走越远。散了,就再没联系过。呵呵……祝愿他们一路走好吧。有机会再相见的话,彼此已经都不是曾经的自己了。

关于BL

男性同性恋,我的身边是有这样的朋友的。这个别人看来只有在电影、小说中才有的情节在我的身边真实地发生着,我却对此不以为然。对于同性恋本身,我抱着恶心和鄙视的态度,但切实到A和B两人,我从没有过什么偏见。我可以坐在B不远处听见他与A用手机甜言蜜语;偶尔去A家玩,我可以坐在客厅看电视吃零食,他们俩儿在里屋将门反锁……约莫半小时后,我们三个还是从前的朋友,一起去打球、游泳、玩游戏,然后轮流请客。他们在我面前没什么顾及,我也不对他们的行为有所评价,首先这与我无关,他们腻歪的时间里我完全是个局外人。其次他们并不影响别人且不愿受人打搅,作为旁观者何必对他们指手画脚。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和权力,我则很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其他人面前,他们表现的与常人无异。A高高瘦瘦眉目清秀,B才华横溢善于表达,而平平庸庸的我则在一旁看着他们,缄默,我们都是朋友来着。

朋友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我看来这话的重点不在“淡如水”,而在“君子之交”。其实友谊和爱情有着太多相似之处,都是需要在时间下见分晓。

结语

如果你将这篇生日帖从头读到了这里,那我是要真诚感谢你的,感谢你有耐心看完这段冗长繁杂又零乱无序的文字。很早就懂得将自己分割成感性和理性两部分,也清楚在怎样的场合下使用怎样的性情,所以现实中的朋友才会觉得我理性,网络上的朋友则多半认为我感性,可惜两者都不是真实的我。在现实中感性太多是容易受伤的,在网络中理性太多则会缺乏情调,我的初衷不过是想在适当的场合充当适当的角色。于是今天当我把感性与理性同时摆在一篇文章中时,零乱与矛盾终于无法避免。但这些前言不搭后语的东西却是最真实的,这是真真正正的自我。

连续三年的生日帖,起码说明我是在不断成长的,起码说明三年来我不是一无所获。


-



生活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的可怕并不是制造怎样的危机,而是让理想主义者失去信仰。所以我要点滴记录它,即便它表面看起来是那样的平淡无奇。